- 清空播放記錄
您還沒有看過影片哦

- 也可以清心:171.10.26.201去年我評價《馬丁·伊登》“他未發現新的天堂,也未找到舊的天堂--幸喜死去的不複站起。”這是一本我不一定欣賞,卻一定熱愛的小說。電影版期待已久,在一種非常不舍的心情中一點點看完。結論類似:不一定欣賞,卻大致非常喜歡。它完整地拍出了馬丁的心路曆程,影片的膠片質感不用多說,意大利味純正。紅藍色的運用既主導著愛與理想頻頻受挫也充滿克製與憤怒的張力,使整部影片都猶如那不勒斯的海,讓觀者在情緒裏起伏。 德彪西和巴赫十分優美,但中間改了我喜歡的歌(Hélène)《salut》並且把味道變得很怪,聽起來十分別扭。看書的時候,最喜歡最後一章,每看到“白色雕像沉入海中又托出水麵,麵向群星”都會痛哭流涕。我想,這一段應該是無法改編成電影的。最後影片中的馬丁·伊登隻是遊向夕陽,有點失望,但也許也是一種聰明的選擇
- 橙小姐:61.233.112.116.26 廣州 每對戀人都覺得他們不一樣 其實每個人 每一次都沒什麽不一樣
- 北極驢子:121.76.154.211視聽語言與表演俱佳的名著改編電影。1.在正常順時線性敘事中大量插入老舊影像片段,作用如下:①外化角色內心活動——褐色膠片多為馬丁寫作時的想象,藍色膠片多為內心自比(如童年、少時與青年馬丁孤絕的身影)或隱喻性心象(如前後呼應的揚帆遠航vs緩慢沉船),彩色膠片主要是不斷複現的馬丁小時與姐姐歡快跳舞的場景(令人唏噓地永不可重演);②呈現馬丁眼中看到的街景(多為彩色主觀鏡頭,人物特寫);③打破單調穩定的時間,並起到轉場作用。2.影片以16mm攝影機拍成,以手持運動鏡頭貫穿全片,隨人物心境變化或情節更替透現出或輕盈靈動或急躁無奈的氣格。3.配樂複古與現代質感兼備。4.盧卡·馬裏內利前後判若兩人,演技入木三分,威尼斯影帝實至名歸。5.看透虛空的美國夢後,疲憊、孤獨而迷茫的馬丁看到年輕時的自己,追上前去。(8.8/10)
- 麵包:106.89.144.152二十一世紀初期現實主義港味十足
- i詩爺:182.90.34.1957。配樂和閃回的意念給意料之中的情節增添了風味。愛情點燃天賦,和一切這類青年一樣,最終精神走向虛無。又一次看到文學和社會的緊密聯係。